黄泥菜的功效与作用:散瘀消肿。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黄泥菜英文
黄泥菜来源
黄泥菜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林下或灌丛中、海岸干燥沙地上也常可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黄泥菜功效与作用
散瘀消肿。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黄泥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黄泥菜性味

黄泥菜药物形态
孪花蟛蜞菊 攀援状草本。茎粗壮,长1-1.5m,基部径约5mm,分枝,无毛或被疏贴生短糙毛。叶对生;下部叶有长达2-4cm的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9-25cm,宽4-11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浑圆或稀有楔尖,边缘规则的锯齿,两面被贴生短糙毛,主脉3,两侧的1对近基部发,出中脉中上部常有1-2对侧脉,网脉通常明显;上部叶较小,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连叶柄长5-7cm,宽2.5-3.2cm,基部通常楔尖。头状花序少数,径可达2cm,生叶腋或枝顶,有时孪生;花序梗细弱,长2-(-4)-6cm;总苞半于形或近卵状,径8-12mm;总苞片2层,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5mm,背面被贴生的糙毛;外层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稍尖,内层卵状披针形,先端三角状短尖;托片稍折叠,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短尖,长约5-6cm;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8mm,宽约4mm,先端2齿裂,被疏柔毛,筒部长近3mm;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4mm,下部骤然收缩成细管状,檐部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被疏短毛。瘦果倒卵形,长约4mm,宽的3mm,具3-4棱,基部尖,先端宽,截平,被密短柔毛;无冠毛及冠毛环。花期几全年。
黄泥菜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