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李辅仁-首届国医大师

李辅仁生于1919年6月25日出身中医世家,遍读中医古籍,为中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是我国享负盛名的中医学专家,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辅仁,因长期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被誉为当代御医。从事高干医疗保健和临床工作60多年,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李辅仁

国医大师李辅仁简介

李辅仁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精通医理,用药公允,疗效卓著,多次受到中央保健局的表彰,在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90年被选为全国首批著名中医专家,先后指导学术继承人4名。

单是在北京医院做保健工作就有 50 年了。以他如今103岁的高龄还忙里忙外的工作状态,没有一种精神信念的滋养是不可能的。这种滋养用他的话说就是人不能懒,不能太宽容、放纵自己。他说:这不是别人要求,而是自我要求。李老说,自己这一生遇到的不顺利和波折太多了,如果不是豁达的心态,恐怕早就没有今天了。他的秘诀是:关键是遇到事情时,别总是找客观原因,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便能心态平和,心平气和。他还有一个秘诀:一个人不能竖着比,即不与比自己年轻或是年纪大的人去比,而要横着比,即与同龄人相比。这样才能既不气馁也不骄傲。

李辅仁的医理以培元养身为主,治病以治本为目标,在养身、护心、保心、延年、益寿、抗衰老、老年骨关节病等方面具有独特见解和研究。李老亦善于在临证中详体细察,融合贯通,强调不同时代赋予疾病以不同的内容,反对单靠以古方治今病。认为中西医结合之关键,在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不在于理论体系之争鸣。

李辅仁学医期间,不论是医术、医理、医德各方面都延续乃师之风,随师临证,并常常代师出诊,深得老师和病人的信任。在华北国医学院学习以中医为主,兼修西医基础课程,如解剖、生理等,师满后的李辅仁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行医,早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闻名。

李老医术精湛,德高望重,他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功勋卓著,是继承和发扬中华医学的里程碑式人物,其获得的主要荣誉有:

1995年,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建院九十周年庆典时,被评为中国五大名医。

1998年,为表彰他在祖国中医药事业方面的突出成就,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为其颁发特殊贡献奖。

2002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药监局联合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

2005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上,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亲自为他颁发北京医院杰出贡献奖。李老曾先后多次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及《中国当代名医录》。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李辅仁养生秘诀

1、饮食有度,清淡为主

李辅仁因为从小家境不好,所以粗茶淡饭是吃惯了的,他吃得很简单,很少吃高糖 和高脂肪的食物,主要以蔬菜水果为主,饮食比较清淡。而且他也会保证膳食平衡,什么都吃上点,但绝不多吃,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李老说吃太饱容易导致早衰。他之所以没有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和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不吃糖,饮食有度有关。

2、坚持运动

李老将运动融入到了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在运动。他平时只要是可以走路的地方就不会坐车,可以站着就不会坐着,别人是坐着看电视,而他则会站着活动关节,或是边骑腿踏车边看。李老说运动就是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适当运动可以让气机畅达,血脉得以疏通,身体气血循环通畅,体质就强壮,人也就不容易生病。

3、不近烟酒

李老从不抽烟,也不喝酒,他认为想要长寿,远离烟酒是一个重要因素。

4、心态豁达

李老认为养生重在养心。所以他将医者仁心,坦然心安作为自己的养生原则贯彻始终。李老认为长寿方法中精神最重要,而随遇而安就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5、勤动脑

李老说人的大脑用进废退,想保持头脑清晰灵活,就要勤用脑。他在90多岁时还坚持每天上班,这样可以防止他的大脑老化,而忙碌的工作也让他感觉生活充实。除了坚持上班,李老还会每天读书看报,闲暇时还喜欢画画写字,每天按时睡觉,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中午还会午睡上1小时,通过良好的睡眠来保证精力充沛。

李辅仁大师行医期间,一直都坚持想病人所想,他给病人开的药方都是简便有效而价廉的,深得病人尊重。

李辅仁认为,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必然过程,盛极始衰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就是正气渐衰,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与功能都在全面衰退,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很不稳定的平衡中,同时高度强调了肾与衰老和常见老年疾病的密切关系。

李辅仁反对门户之见,主张中西医精诚团结,取长补短,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中医优势。他力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他认为中西医结合之关键,在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不在于理论体系之争鸣。医生治病辨证的关键不在大同,而在小异。他主张,临床上要抓住主证、断然处方。对于疑难重证,要有“药到而立起沉疴”的胆识,对“经方与时方”要灵活化裁运用,在制方用药上要做到不求标奇立异,唯疗效必须出奇制胜。

相关推荐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学文简介1953年 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19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泰斗陈可冀介绍195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高邮人,出生于1943年,他不仅创立了中医体质学,还创立了中医男科,身具国医大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双重

中国十大名老中医裘沛然

裘沛然,男,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裘沛然,原名维龙。1916年1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裘市村。七岁入私塾读书,十一岁师事姚江学者施叔范先生从学二年,1931年求学于一代医擘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师事丁济万先生。

颜正华-首届国医大师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颜正华,江苏丹阳人,中医中药学家,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咳喘病、肠胃病、高血压、肝胆病、肾病、冠心病、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内科疾病,用药平和精当,疗效卓著。颜正华提倡8个字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本草中国第一季》第1集:时间讲述霜桑叶、天麻、陈皮等六味药

本草中国第一季《时间》将以时辰、月份、季节、年份等节律为单位,从“快、慢、准、长、新旧交替”几个维度讲述红花、藏红花、红曲、霜桑叶、天麻、陈皮,这六味药在采摘、贮藏、炮制过。1.红花—菊科植物新疆:夏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