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蕈别名:松菌、松蘑、松茸、鸡丝菌、大花菌、大脚菇、青岗菌。 松蕈的功效与作用:《菌谱》:治溲浊不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松蕈来源
松蕈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秋季单生或形成蘑菇圈。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南及安徽、台湾、西藏等地。
松蕈功效与作用
《菌谱》:治溲浊不禁。
松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松蕈性味
松蕈药物形态
菌盖初为半球状,次第开展,终成伞状,灰褐色或淡黑褐色,径可达12~15厘米。菌褶白色,与柄相连。盖未开展时,被有盖膜,开展后盖膜残留柄上,成为不明显的菌环。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中央,直立,稍弯曲,长9~18厘米。
松蕈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直径5-20cm,污白色,表面有栗褐色或黄褐色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肉厚,致密,白色或淡褐色。菌摆密,弯生,不等长,白色或浅乳黄色。菌柄长6-13.5cm,直径1.5-3cm,基部膨大,菌环以上污白色,被白粉,菌环以下土黄色,有栗褐色纤毛状鳞片,中实。菌环生于菌柄上部,白色或栗褐色,膜质或蛛丝状。气香,味淡。
松蕈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 松口蘑菌丝在8℃开始生长,适温约20-24℃,在32℃停止生长。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约85%。土壤主要为棕色林土、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土壤pH一般在4.5-5.5之间。腐殖质层较薄,通常不超过3cm。我国东北地区松口蘑多发生在坡度20°-40°,坡向西、西南或西北,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产菇的林龄一般不低于50年。我国延边地区7月中旬开始出菇,8月中旬即进入盛产期。
松蕈药理作用
给皮下植入肉瘤S180小鼠腹腔注射松蘑去蛋白粗提取物20mg/kg,连续11天,可显着增加脾脏重量,提高组织cAMP水平,此作用与抑瘤率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