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花别名:水雍花、大蛇药。 水翁花的功效与作用:治外感恶寒发热头痛,食滞不化。①《岭南采药录》:清热,散毒,消食化滞。②《广东中药》: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恶寒发热。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头痛,跌打,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水翁花英文
水翁花来源
水翁花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水翁花功效与作用
治外感恶寒发热头痛,食滞不化。
①《岭南采药录》:清热,散毒,消食化滞。
②《广东中药》: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恶寒发热。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头痛,跌打,蛇伤。
水翁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水翁花性味
水翁花归经

水翁花药物形态
水翁(《岭外代答》),又名:水榕。
乔木,高达15米。小枝近圆柱形或四角形,秃净。叶对生,阔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成渐狭,近革质,秃净,干时下面常有黑色斑点,侧脉8~12对;叶柄长1~1.5厘米。花小,绿白色,近无柄,为广歧的聚伞花序;萼钟形,长约3毫米,近截头状,萼肢延伸成帽状;花瓣5,合生成帽状,顶尖,有腺点;雄蕊多数,离生;子房2室,花柱线形。核果状浆果,球形,宽约7毫米,熟时紫黑色。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树皮(水翁皮)、叶(水翁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水翁花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呈卵形或球形,两端尖,长4-7mm,直径2-4mm。萼筒倒钟形或杯形,棕色至棕黑色,外表皱缩,有4条以上纵队人向棱突起,除去帽状体,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一锥形花柱。质干硬。气微香,味苦。
水翁花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喜温明湿润的气候。常生水旁,为固进树种之一。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潮湿的土壤均能种植,忌干旱。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秋季采下成熟果实,去皮取出种子,洗净,稍晾干,然后与种子3倍湿沙拌匀,进行沙藏层积处理。春播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按行距30cm开深3cm左右的沟,播入种子覆土后镇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50cm左右,按行株距400cm×400cm定植。
水翁花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清热,散毒,消食化滞。
2.《广东中药》: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恶寒发热。
3.《广西药植名录》:治头痛,跌打,蛇伤。
水翁花注意事项
花蕾3~5钱,或作凉茶配料;根0.5~1两;树皮、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水煎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