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竹茹

[Zhú Rú]

竹茹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竹茹图片

竹茹英文

Bamboo Shavings

竹茹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竹茹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竹茹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竹茹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竹茹性味

甘、微寒

竹茹归经

脾;胃;胆经

竹茹图片

竹茹药物形态

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竹茹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丝状或薄带状,常卷曲扭缩而缠结成团或作创花状,长短不一,宽0.5-0.7cm,厚0.3-0.5cm。全体淡黄白色、浅绿色、青黄色、灰黄色、灰黄绿色、黄而韧,有弹性。气稍清香,味微甜。

竹茹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淡竹:喜温暖潮湿气候,忌严寒及强风。宜选择背风向阳山坡、村庄附近缓坡平地及水旁栽种。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微碱性的砂质填土栽培,不宜在瘠薄、粘重的土壤上栽种。

竹茹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

竹茹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竹茹相关论述

1.《别录》: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4.《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5.《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癎,妇人胎动。

6.《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癎,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7.《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8.《本草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瘀血,消痈痿肿毒。

竹茹药理作用

1. 增加尿中氯化物量:有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作用;2.增高血糖:此外,还有增高血糖作用。

3. 抗菌作用: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蓖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竹茹注意事项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茹备注

据文献记载,除上述淡竹茹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茹、慈竹茹等,各详专条。

竹茹出处

1.出自《本草经集注》(《中药大辞典》)、《别录》(《中华药海》)。

竹茹药方

1.竹茹汤(《普济本事方》),温中降逆,主治胃热呕吐,症见呕吐酸腐,食入即吐,脘腹胀满,口臭而渴,嗳气厌食,舌黄脉数。

2.涤痰汤(《济生方》),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3.温胆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

4.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清热除烦,理气化痰,主治痰热内扰,失眠,眩晕,心烦,口苦,舌苔黄腻。

5.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6.桔皮竹茹汤(《金匮要略》),主治胃中热盛,气逆上冲。

7.竹皮大丸(《金匮要略》),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

8.竹茹汤(《圣济总录》),治伤暑烦渴不止。

9.淡竹茹汤(《千金方》),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10.竹茹膏(《济生方》),治黄泡热疮。

竹茹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刺竹茹

刺竹茹

清热和胃降逆。主胃热呕吐;呃逆

  • 发布于 2022-02-04 23:45:09
苦竹茹

苦竹茹

①《食疗本草》:主下热壅。 ②《纲目》:止尿血。

  • 发布于 2022-02-15 14:02:07

相同药味中药

土茯苓

土茯苓

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①《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②《本草图经》:"敷疮毒。" ③《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④《纲目》:"

  • 发布于 2022-02-24 08:09:12
滑石粉

滑石粉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 发布于 2022-01-27 12:17:23
笔筒草

笔筒草

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鼻衄;尿血;肠风下血;淋证;黄疸;带下;骨折

  • 发布于 2022-01-01 14:03:07
红木耳

红木耳

凉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咳血,创伤出血,痢疾,痛经。 ①《泉州本草》:凉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咳嗽带血,血气燥热。 ②治咳血,痢疾。(福建) ③《文山中草药》:舒筋活血,调经止痛。治月经不调,鼻衄

  • 发布于 2022-01-18 12:41:40
覆盆子

覆盆子

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 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 ③《日华子本草》:安五脏,益颜色,养

  • 发布于 2022-02-14 08:01:37
谷皮树

谷皮树

根、根皮: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叶、树皮汁:解毒、杀虫。外用治神经性皮炎,顽癣。

  • 发布于 2022-02-26 21:44:04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本草中国第一季》第1集:时间讲述霜桑叶、天麻、陈皮等六味药

本草中国第一季《时间》将以时辰、月份、季节、年份等节律为单位,从“快、慢、准、长、新旧交替”几个维度讲述红花、藏红花、红曲、霜桑叶、天麻、陈皮,这六味药在采摘、贮藏、炮制过。1.红花—菊科植物新疆:夏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别喝豆浆牛奶看中医

牛奶、豆浆作为健康饮品之一,为大家所喜爱。如果您准备去看中医,那么建议您当天早上别喝牛奶豆浆。这是因为,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辨证,而牛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