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草别名:金丝草、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金钱铜皮。 通经草的功效与作用:祛痰止咳;活血通经;利湿;解毒消肿。主咳嗽;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赤白带下;肺痨咳血;大便泄泻;小便涩痛;肺痈;乳痈;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暴发火眼;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捣敷。

通经草英文
通经草来源
通经草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200m的干旱地区、石灰岩石缝中或土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各地,尤以华北及西北较多。
通经草功效与作用
祛痰止咳;活血通经;利湿;解毒消肿。主咳嗽;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赤白带下;肺痨咳血;大便泄泻;小便涩痛;肺痈;乳痈;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暴发火眼;疮肿
通经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捣敷。
通经草性味
通经草归经
通经草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状茎直立,密被红棕色边的亮黑色披针形鳞片。叶丛生;叶柄长7-20cm,有光泽,褐栗色,除基部被鳞片外无毛;叶片五角掌状,长7-10cm,宽5-8cm,2-3次羽状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斜三角形,再次羽状深裂,裂片线状长椭圆形;营养叶有微锯齿,叶下面被黄粉,少有无粉的,叶质稍厚,中轴褐栗色。孢子囊群多分布于叶片之边缘,褐色,狭而连续,囊群盖内缘呈疏圆齿状。
通经草化学成分
叶中含粉背蕨酸(alepterolic acid),蔗糖(sucrose)和黄酮类化合物。
通经草性状鉴别
1.性状鉴别 根茎短小,密被红棕色鳞片。叶数枚簇生;叶柄细长,长10-20cm,栗棕色,有光泽;叶片卷缩,展开后呈近五角形,长宽均5-10cm,掌状羽裂,细裂片宽窄不一,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被银白色或淡黄色粉粒。孢子囊群集生于叶缘,成条形。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地上部分粉末特征:棕色。①上下表皮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②叶柄纤维成束,直径16-23μm。③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三裂缝,较长,周壁表面具细颗粒纹饰。
通经草相关论述
1.《山西中药志》:活血通缉。
2.《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惊挛抽搐。
3.《广西药植名录》:止咳,治妇女病。
4.《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调经,祛湿,散寒,止痛。
通经草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通经草出处
通经草药方
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分经草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