鱵鱼别名:箴鱼、铜吮鱼、姜公鱼、针工鱼、针鱼、针扎鱼、单针鱼。 鱵鱼的功效与作用:《医林纂要》:滋阴,能穿溃痈毒,作汤服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外用:适量,煎汤洗局部。

鱵鱼英文
鱵鱼来源
鱵鱼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近海、河口的中上层鱼类,也进入淡水,主食绿藻、浮游生物及小甲壳等动物。产卵期4-6月。
资源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及长江等各大河口。
鱵鱼功效与作用
《医林纂要》:滋阴,能穿溃痈毒,作汤服之。
鱵鱼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外用:适量,煎汤洗局部。
鱵鱼性味
鱵鱼归经
鱵鱼药物形态
体细长,略呈圆柱形,背腹缘微凸,尾部渐细。体长约16~24厘米,头长,前端尖,顶部及两侧面平坦,腹面较狭。口小。眼较大,距上领尖端和鳃盖后缘的距离相等,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大,位于眼的前上方。上颌尖锐,呈三角形的片状,中央微有线状隆起。下颌延长呈一扁平针状喙。牙细小,有3牙尖,在两颌排列成一狭带。鳃孔宽,鳃盖膜分离,不与颊部相连。鳞圆形,薄而易脱落。侧线很低,位于体两侧近腹缘;侧线鳞102~112。背鳍15~17,与臀鳍相对,其起点微在臀鳍前。臀鳍16~18,与背鳍同形,臀鳍基短于背鳍基。胸鳍短宽。腹鳍小,腹位。尾鳍分叉。体银白色,背面暗绿色,体背中央自后颈起有一淡黑色线条。体侧各有一银灰纵带,头部及上下颌皆呈黑色。胸鳍的基部及尾鳍有细微的黑色点。
栖息于浅海、河口,有时亦入淡水中,常跃出水面。
鱵鱼相关论述
《医林纂要》:滋阴,能穿溃痈毒,作汤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