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栗子

[Lì Zi]

栗子别名:板栗、 栗果、木巽)子、(木奄)子、栗果、大栗。 栗子的功效与作用: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③《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④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捣敷。

栗子图片

栗子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栗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栗子功效与作用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③《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④《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

⑤《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

⑥《本草图经》:活血。

⑦《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⑧《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栗子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捣敷。

栗子性味

甘、微咸、性平

栗子归经

脾;肾经

栗子图片

栗子药物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5.5~7厘米,基部楔形或两侧不相等,先端尖尾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边缘有疏锯齿,齿端为内弯的刺毛状;叶柄短,有长毛和短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约15~20厘米,淡黄褐色,雄蕊8~10;雌花无梗,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苞,子房下位,花柱5~9。总苞球形,直径3~5厘米,外面生尖锐被毛的刺,内藏坚果2~3,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深褐色,直径2~3厘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栗子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铁、镁、磷、铜等元素。

栗子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仁呈半球形或扁圆形,先端短尖,直径2-3cm。外表面黄白色,光滑,有时具浅纵沟纹。质实稍重,碎断后内部富粉质。气微,味微甜。

栗子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温润气候,耐寒,能耐-30℃低温,抗旱、耐涝、喜光。以选地势高燥的阳坡、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Ph6.0-6.5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栗子相关论述

①《本草图经》:"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暴干,去其水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

②《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③《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栗子注意事项

1. 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

2.《本草衍义》: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3.《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膈,风湿病者禁用。

4.《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未去,痞满疳积,疟痢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栗子出处

《千金·食治》

栗子药方

1、治肾虚腰膝无力:栗楔风干,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2、治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3、治气管炎: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筋骨肿痛:板栗果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5、治小儿疳疮:捣栗子涂之。(《备急方》)

6、治金刃斧伤:独壳大栗研敷,或仓卒捣敷亦可。(《濒湖集简方》)

栗子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刺栗子

刺栗子

收涩,消肿。治痢疾及痔疮。

  • 发布于 2022-01-30 00:02:53
石栗子

石栗子

《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经闭。

  • 发布于 2022-02-06 21:49:36

相关中药知识

立冬美食――栗子

立冬美食――栗子

冬季是养肾的好季节,香甜味美的不但是上佳美食,还是益肾宜气的“补药”。有“千果之王”的美称,适用于肾虚所致的、多和引起的,也能强筋健体。冬季是养肾的好季节,香甜味美的栗子不但是上佳美食,还是益肾宜气的“补药”。栗子的药用功效从古至今一直为医家推崇。唐朝孙思邈认为栗子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栗子有

  • 发布于 2022-02-13 18:23:21
栗子 番薯 全都是宝

栗子 番薯 全都是宝

都是宝补肠胃栗子又名皮栗、风栗、毛栗,含丰富淀粉质,纤维素及钾。以十粒(约3)计算,热量为204卡路里,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益处:高淀粉质可提供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中医指栗子性温而味甘,能补肠胃气魄、益肾、强腰、消除脚

  • 发布于 2022-02-13 18:26:14
吃栗子可防慢性病

吃栗子可防慢性病

中医把列为药用上品,认为它能补肾活血、益气厚胃,可与、、相媲美,尤其对肾虚有良好疗效,故称“肾之果”。现代医学认为,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有预防和治疗、、、等疾病的作用,所以对老年人颇为适宜。栗子以风干为佳,一次服食不宜过多,如治腰腿病,需生食,细嚼,连液慢咽。宋代苏辙《食栗

  • 发布于 2022-02-13 18:16:19
四种强筋壮骨的栗子汤,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

四种强筋壮骨的栗子汤,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

美味的栗子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现在又是栗子上市的时节。其实除了糖炒栗子之外,爽口的板栗还可以用来煲汤。那么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下面给大家介绍四种强筋壮骨的栗子汤。 板栗怎么煮好吃又营养 1.板栗鸡汤 材料:板栗300克,老母鸡1只,适量葱白和生姜 做法

  • 发布于 2023-03-28 09:03:13
简单又健康的水煮板栗,栗子怎么煮好吃

简单又健康的水煮板栗,栗子怎么煮好吃

栗子富含淀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素,有益于心脑血管和骨骼肌肉的健康。栗子的做法很多,但最健康的方式就是煮着吃,这样既不伤肠胃,也可以很好地保留它的营养素。 将栗子去壳,放入清水中,大火煮沸,小火继续煮20分钟即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许糖分或食盐一起煮

  • 发布于 2023-06-11 08:51:53
四种栗子汤补肾强筋,栗子煲什么汤补肾

四种栗子汤补肾强筋,栗子煲什么汤补肾

如今大街上到处都是糖炒栗子的香味,看得人眼馋,板栗除了可以炒着吃之外,还可以煮着吃或者煲汤,口感都不错,甚至有些汤还有补肾的作用。那么栗子煲什么汤补肾呢,下面推荐四种食疗汤补肾强筋。 栗子煲什么汤补肾 1. 板栗红枣排骨汤 材料:板栗200克,红枣5颗,排骨5

  • 发布于 2023-03-27 08:54:10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