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胡希恕(老中医)

胡希恕(老中医)

胡希恕(1898~1984),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胡希恕一生勤于临床,并一直在临床、教学一线,其明确指出经方医学采用的是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是神农-伊尹汤液学派,不同于《黄帝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明确提出了仲景学说和《黄帝内经》理论学术渊源不同;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即基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临床注重方证,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实质,并提出了“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等学术思想,人民日报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其解决了“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 胡希恕不仅学术成果突出,被誉为开创经方医学研究新局面,而其临床疗效也十分突出,已故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称赞胡希恕先生“临床擅用经方,出神入化”、“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胡希恕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只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和《北京中医》发表过文章。其学术传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系统整理了胡希恕先生的部分学术思想,整理出版了《经方传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中国汤液经方》、《解读张仲景医学》、《胡希恕病位类方解》、《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胡希恕温病条辨拾遗按》等。

从医经历

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1915年至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上中学时,喜爱踢足球,无论冬夏,每场皆要大汗、力疲方歇。在其傍观看者常有其国文教师,此时常把几个学生都叫到他的房间喝茶休息。看着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一群学生,内心高兴。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华,一日,国文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给你们讲中医,你们学中医吧!""我们学那干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国文老师感慨不已:"多像我当年回答老师的劝学啊!"原来国文老师名叫王祥徵,为河北乐亭人,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徵为举人中最年轻者,才学横溢,多次劝其学医,皆回答:"学那干啥呀!"后谓曰:"不学医是为不忠君!"渐学医。"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对医感兴趣。学中常有病人找太医诊病者,太医故推给徵看,治多效,更精求。徵考取进士后,竞想不到任湖南长沙县长,"是我学长沙耶?"但好景不长,遇辛亥革命,无奈投奔沈阳同学李铁珊处任中学国文教师,并业余行医,名声四振。看到胡希恕等精力充沛,又为保中医不失传,故决心让他们学医。经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四人拜于门下。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讲学,因教授能力极好,遂吸引许多学生就学。

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要继承。且要弘扬,推崇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大约两年讲完了《伤寒论》。十几个学生中,胡希恕学得最好,并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王祥徵夙愿以偿,若知后生胡希恕成为声誉中外的经方大师,则更含笑于九泉。

1919年胡希恕考入北京通才商业专门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习。常与人诊病,疗效卓著,尤其是一年疟疾大流行,治一例愈一例,但未想到行医。大学毕业后,1924年至1927年曾在沈阳县立中学、辽阳县立中学、辽宁省立中学任英文教师。1928年至1935年任哈尔滨市电业公司会计股股长、特别市市政局事业股股长、市政公署营业股股长。日本侵略中国,拒为日本人服务,于1936年逃到北京,无奈悬壶行医。解放初期,曾约陈慎吾、谢海洲老中医共同办学,传授中医学术,1952年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做为中医教育试点,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系统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内经》《温病》等。自己主编教材,曾著《伤寒论释义》《金匮要略释义》《温病条辨评注》《伤寒金匮约言录》等书。受王祥微影响,胡希恕教授《伤寒论》不用脏腑理论,同时通过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原文的研究,并参阅中外中医文献,提出了《伤寒论》六经非《内经》经络概念,而是来自八纲的独特概念。1956年人民卫出版社出版了苏联高等院校所用《病理生理学》,受巴甫洛夫神经反应学说影响,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是在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一般疾病的通治方法。"胡希恕个人办学,直至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成立,先后培养学员近干人,填补了中医教育这一阶段的空白。

1958年调人中医学院任内科教授、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更忙于和教学,名声大噪。刘渡舟评曰:"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暮年仍孜孜不倦于教学、讲座,指导留学生考察团。他最后讲授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全部录音已被日本留学生带回国保存。其经方研究成就,已由其弟子整理成册,著为《经方传真》《伤寒论传真》《金匮要略传真》等书出版。胡希恕一生研究仲景学说,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使世人瞩目的成就,六十年代所做《伤寒的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报告,《人民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日本中医界也称赞胡希恕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先生年谱

1898年3月10日 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

1915~1919年 跟随老师王祥徵学习中医(《伤寒论》)。

1919~1923年 在北京通才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读书。

1936~1945年 在北京市与陈慎吾先生合办联合诊所。

1955~1958年 在北京交道口自办求实中医学校任校长。

1958~1984年 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任副教授、教授。

1984年3月1日病逝。

相关推荐

张涛清(老中医)

张涛清,男,字巨源,现代针灸医家。生于1914年,山东省烟台市人。16岁拜当地名医专习针灸,解放后参加中央卫生部在北京举办的针灸研究班深造提高,1953年留甘肃工作至今。 张氏主张中西汇通,用针灸治疗细菌性疾病,糖尿病,小儿麻痹症,心血管疾病与胃肠疾患有独特专长。他现任甘肃省中医院名誉院长。甘肃皇

严仲铠(老中医)

严仲铠,男,1938年生,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任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生药研究室研究院。1962年南京药学院(现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从事生药学、药用植物资源学等研究工作。 29年来主要从事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中草药资源学的研究,包括中药种类、分布、

李荣光(老中医)

李荣光,男,1923年出生。读私塾9年,15岁拜师于简阳县名医张旭明门下,学中医、中药7年,帮师3年。25岁悬壶医业于柏合镇,医龄50余年。独立行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成都市,内江市等地享有较高的声誉。被省市授予名老中医称号,现为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精通内外妇儿

汤嗣标(老中医)

汤嗣标(老中医)

汤嗣标,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学院(6年制),同年9月分配到北京市回民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先后担任中医科、针灸科及中药房负责人及中医科主任职务。1970年参加国家“针刺麻醉”的研究并取得成效,被授予院级、区级、市级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多项表彰。1987年参加《中医用药护理指南》一书的编

杨介宾(老中医)

杨介宾,男,汉族,1929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共党员,省六届人大代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时间生物医学研究会理事,成都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等职务。 出身中医世家,涉猎的学术领域极广,对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均有很高的造诣。针灸更是他的绝技,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