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庞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眼科10余年,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治疗眼肌麻痹、青少年屈光不正、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色素膜炎、视神经萎缩及眼底出血性疾病。
丁济民(1912--1979),中医内科名医。江苏武进人。为二十年代医界宗师丁甘仁之嫡孙。自幼家学熏陶,熟谙歧黄之术,又刻意攻读历代名医典籍,在临床实践中,曾治愈不少疑难病症。临床注重辩证与辩病相结合,重视调养脾胃,颐养后天,畅达气机。以为脾胃为升降运动之枢纽,若升降失司,则诸疾由生。擅长以甘药益
刘吉明,男,汉族,1929年生,四川成都人,成都“刘药草”第十四代传人。8岁随父入山采药,同时攻读本草,华西协中学习期间尤其喜外语,进而潜修中医。先后随师9位医学前辈。1950年经考试开业行医,先后在中医内科、针灸、师资进修班毕业,是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对肝肾诸疾、经产韧带致力潜修。1964年任聘中
翁信源,男,汉族,1933年生于上海。现任天津第254医院药械科主任药师,兼任北京军区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药学工作者应用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务。1955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长期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有丰富的临床药学经验。1981年以来荣获军区各类科技奖14项。在省市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3篇。为解
张玉璞,生于1926年,河北省交河县营子公社大徐郭村人,三世业医,17岁继承家训,随叔父学医。1947年自己行医,擅长内科,妇科,针灸,儿科,对祖国医学研究尤为精深,叔父遗留下来的经验手稿,配合自己临床经验所著《三世医录》、《针灸方歌》,合著《北疆名医》为祖国医学充实了新的内容。 1950年沧州组
王雪苔,曾用名王政和,男,汉族,1925年生,原籍辽宁省义县。曾祖父从事中医外科,父亲为中兽医,因受家庭影响,自幼即有志习医。先后就读于锦州医学院、沈阳医学院本科。 1948年赴河北北平山县,在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直属华北卫生学校任生理教员,同事协助著名针灸学家朱琏编著《新针灸学》,从此走上中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