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孚,男,1935年7月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医基础学教研室。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医学和科研工作。医疗上对内科杂病、过敏性鼻炎擅长。对虚证的诊治尤有体会,强调先后天之本的作用及处理好补泻关系。出版的著作有《内经与临床》、《补品补药与补益良方》、《医门传真》、《常见病简易中医疗法》、《补药与补品》。中医系教材有《中医基础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各家学说选》、《医古文》等。在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杨智孚,男,1935年7月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医基础学教研室。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医学和科研工作。医疗上对内科杂病、过敏性鼻炎擅长。对虚证的诊治尤有体会,强调先后天之本的作用及处理好补泻关系。出版的著作有《内经与临床》、《补品补药与补益良方》、《医门传真》、《常见病简易中医疗法》、《补药与补品》。中医系教材有《中医基础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各家学说选》、《医古文》等。在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李文龙,男,1940年12月25日生,云南昆明市人。现为陆军第57医院中医科、成都军区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医师。1961年保送第七军区大学军医系读书,1966年毕业后在思茅军分区卫生所任军医、昆明军区军医学校中医教研室任副团职教员、教研室副主任。1969年昆明地震后参加了高大地区抗震救灾工作。此后
朱海龙,男,1931年11月出生于武汉市,汉族,祖籍江西高安。现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1958年5月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1958~1961年参加卫生部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重庆班学习(二半年)。毕业后分配至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即重庆中医研究所),从事脉管炎、急腹症、消化系统和肛
吴茂荣,男,出生年月:l936年8月20日。毕业院校:1963年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单位职务职称:白水县中医医院,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论著:“运用近效术附汤治疗阳虚眩晕的一点体会”发表于1980年《辽宁中医杂志》。医疗特长:中医内科杂证。尤其对肝胆,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囊炎,胆结石
朱洪奎,男,1940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汉族;现任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医副主任医师,承师于著名老中医张洪瑞先生,对妇科病的疑难杂证有丰富治疗经验,尤其在“崩漏带下”等症方面全面继承了张洪瑞先生的有效验方并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任副院长后除对医术继续专研外,在医院的领导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林天授,男,1940年7月20日出生于福建漳平。1965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任福建省诏安县中医院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对胃病、肝病、肾病及男性不育症均较有研究,并有独到的疗法。撰写学术论文32篇,其中“辨证与辨病寓于哲理之中”发表在海外《中原日报》“医药与保健”专刊,“试谈《伤寒论》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