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民间偏方 > 正文

老中医教你煎中药的正确方法,让药效更佳

煎中药是一门技术活,方法不正确会导致中药的药效大大减小,那么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怎么样的呢,煎药的用水量、煎煮的顺序以及火候时间都要拿捏得当,下面中药大全带大家来学习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老中医教你煎中药的正确方法,让药效更佳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用水

我们大家在煎药时很少考虑选什么水的问题,其实水在煎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张仲景的方书当中,有的方要求用清浆水煎药,有些方要求用甘澜水、泉水煎药,甚至还有要求用井花水煎药,每一种不同的情况都有很深刻的用意。不同种类的水、不同地方的水煎出的药效都有一定的差别。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另外不可用热水浸泡中药,因为在药的表面可以生成一层膜,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

2、 加多少水

一般而言,头煎的水量以没过药面二横指或手掌约3厘米为宜。实际操作应用时,仍要从药材的质地、剂量、效用,及服用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酌情增减。对于一些吸水性弱的矿物、贝壳类药材及芳香解表剂(如桂枝汤、银翘散)等,不宜多加水,以淹没药材为度。吸水性较佳的药材(如茯苓、山药)及植物花、叶类(如旋复花、桑叶、枇杷叶)等,应适量多加些水。质地坚硬黏稠,需要久煎的药材(如龟板、黄芪)及滋补调理药剂(如六味地黄汤)等,因煎药时间延长,所以必须多添加水量。

第二煎因免去了头煎药材吸水量的部分用水,因此,二煎水的添加量通常只要浸没药材即可。

PS: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3、药物的煎煮顺序

拿到方剂,先要看有没有特殊药,药剂内凡注明先煎的药物,多是矿物、动物、贝壳或坚硬药物,这些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采取先煎的办法,用武火加热至沸,煎10~15分钟后,再放入群药。后下药属于清热解表药,含有挥发性成分或组织疏松的药物,不宜久煎,否则药效成分随之挥发而减低疗效。后下的药物在群药将要煎好时放入再煎5~10分钟即可。布包煎的药大多是含有黏性成分或粉末药物,以免糊锅底,有绒毛的药物容易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熔化(烊化)药物则用煎好汤药溶解内服。冲服是用煎好的汤药送服或用温水冲服。

4、火候及时间

一般先用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每付药一般煎2次,时间依药物属性决定,煎中药的正确方法还得根据药物类别来定。

轻辛发散药:此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因此煎煮时间头煎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二煮沸后5分钟左右。

滋补调理药:此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滋补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从沸后再煮30分钟甚至60分钟,二煎煮沸后20~30分钟。

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10~15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

5、药量及浓度

煎中药时,药液应保持一定的量。一般而言,中药的煎出量应保持在400~500毫升之间。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煎的时间长些,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实际上,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PS:药渣可以再用

在家里煎好的汤药,常会出现絮状沉淀物,其实这既不是渣,也不是清汤,而是发挥药力的一层药液。喝前可以摇一摇,将这一层絮状沉淀物摇匀服用。

结语:此外,药渣也可以再用,把煎到第三遍准备扔掉的药渣再放些水,煎十几分钟之后,把药汤倒出,用这药汤泡下一服中药,这样做不但更容易把药味泡出来,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你学会了么。

相关推荐

偏头痛的中药外治简方

偏头痛的中药外治简方

外敷方 取川芎、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共研末,取药末30克,用连须葱白头7个,鲜姜15克,共捣如泥状,与药末调匀,再用布包好蒸热,外敷并热熨痛处。 塞鼻法 川芎、白芷、炙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用纱布(2~3层)包药粉少许塞纳入鼻中,右侧痛塞左鼻,左侧痛塞右

8大中草药降火最快,去火的中药有哪些

8大中草药降火最快,去火的中药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上火的情况,比如口腔溃疡、喉咙干哑肿痛,除了吃一些消炎药之外,其实咱们自己就有效果非常好的去火的中药,比如像鱼腥草、金银花、菊花、蒲公英、夏枯草、连翘等等,下面就来详细给大家介绍它们的具体功效。 去火的中药 1、穿心莲 穿心莲也叫苦胆草,按照大家都知道

中药制剂的各种服用方法 中药制剂用错方法将大打折扣

中药制剂的各种服用方法 中药制剂用错方法将大打折扣

中药有各种制剂, 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 如果用错了方法, 中药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常见的中药有汤剂、 药丸、 散剂、 膏滋、 口服液等几类制剂, 各制剂的服用方法如下。 ●汤剂 中药汤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 一般煎两次, 药量约300~50升, 两次煎煮的药需混合在一起, 一般分两

唯美又清新的中药名,100个好听又特殊的中药名字

唯美又清新的中药名,100个好听又特殊的中药名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名字,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名,而中药本草也是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名字,它们或意境优雅,或唯美清新,或寓意深远,或励志明德。可能你都曾见过它们,却不一定了解它们那唯美又清新的名字。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100个好听又特殊的中药名字。 100个好听又特

偏头痛中药汤方

偏头痛中药汤方

天麻头痛散 【组方】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功效】功能活血化瘀,袪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丹参息痛方 【组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