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干祖望(老中医)

他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耳鼻咽喉科。建立了“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被全国同行认同。制定两个被全国规范化教材选用的新病种:多涕症和喉源性咳嗽。出版《中医耳鼻喉科学》,主编多部中医耳鼻喉科教材。

干祖望,男,1912年9月生,上海松江人,农工民主党党员,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

1929年至1933年师从浙江名医钟道生,1953年至1954年在中央机关直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进修。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科技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究”100名中医学家之一。1985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优秀教师奖,200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终身理事,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奖,2011年获江苏省医师终身荣誉奖。

一、临床实践1952年在上海松江首次开设中医耳鼻咽喉科,北京进修后成为第一位掌握现代耳鼻喉科知识的中医师。1972年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医耳鼻咽喉科,创“鼻渊合剂”、“参梅含片”、“还听丸”等新药;主持成立“嗓音病”、“过敏性鼻炎”等专病门诊。从医八十年,誉满海内外。

二、创新学术建立了“干氏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体系”,并为全国同行认同。

(一)五诊学说:认为除望闻问切四诊外,增加耳鼻喉科“查诊”,成为具有特色的“五诊”,有利于辨病和辨证。如在喉科打破了“金实不鸣、金破不鸣”的传统理论。

(二)耳鼻喉科脾胃学说: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咽炎,打破了“白术不入喉科”古训。还善用健脾益气法治疗鼻炎、中耳炎等。

(三)嗓音学说:提出“喉有五属:无形之气者,心为音声之主,肺为音声之门,脾为音声之本,肾为音声之根。有形之质者,声带属肝,得肺气之鼓舞而能震颤;室带属脾,得气血之濡养而能活跃;会厌、披裂属于阳明,环杓关节隶乎肝肾。”对嗓音医学很有指导意义。

(四)“中介证”学说:把外感六淫侵犯人体而直接致病者列为一级中介证;把内伤七情致病的证候、六淫致病后转化而生的证候(如风化燥、寒化热)以及继发致病因素(痰饮、瘀血)等致病者列为二级中介证;把病情重笃的证候列为三级中介证。

(五)温阳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他根据患者鼻涕清稀、遇寒加重等特点,提出温阳补肾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后来成为全国同行最常用的方法。

(六)耳聋治肺、鼻塞治心:耳病治肾、鼻病治肺为常法,他发现有些耳聋,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用三拗汤有效,符合“耳聋治肺”;用入心经的活血化瘀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则称为“鼻塞治心”。

(七)泻离填坎、伐震润兑:心、肾、肝、肺,分别与“八卦”的离、坎、震、兑相对应。善用清心火、补肾水、平肝阳、润肺燥,即泻离、填坎、伐震、润兑四法。

(八)粘膜病证“十辨”:归纳了辨色泽、辨疼痛、辨肿胀、辨肿块、辨斑点、辨溃烂、辨假膜、辨痒、辨脓血、辨气味的专科特色辨证。

(九)制定两个被全国规范化教材选用的新病种:多涕症和喉源性咳嗽。

三、科研成果主持、指导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科技部课题2项、部省级课题6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1980年起主办6期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及海外培养大批专科人才。1956年出版《中医耳鼻喉科学》,主编多部中医耳鼻喉科教材。1992年出版代表作《干氏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论文、医话等400余篇。

四、藏书状元干祖望一生的最大爱好是藏书和读书。家藏万余册书籍被分成工具书、丛书、医史、医经、本草、方剂、耳鼻咽喉口腔科、各家医籍、医案、西医等10个大类,一以其藏书之多取胜,二以其理书有序而出众。1990年被南京文化界评为“藏书状元”。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茧斋”,并且自题诗曰:“我事涂鸦你吐丝,两般姿态一般痴;年年自缚琅缳里,乐仅庐陵太守知。”足见他对书的感情之深。

相关推荐

杨承彦(老中医)

杨承彦,男,汉族,1927生于甘肃省民勤县,18岁投师杨惠堂学医,后又拜名老中医马春亭为师。1948年悬壶行医。1954年考入甘肃省兰州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支边至新疆工作。多年来历任所长、市中医医院院长、市南门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新疆分会副会长等职务。行政领导和医疗临床工作几

任可恭(老中医)

任可恭,男,1926年生,河北省霸县北高各庄村人,13岁参加八路军。入伍后即从事卫生医疗工作,曾在八路军邓华支队、晋察冀军区第十、第一军分区任看护员、护士、师、炮兵五一四团任主任医生、卫生队长等职。任可恭1956年在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习5年,中医学院毕业后,曾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临床

柯雪帆(老中医)

柯雪帆(1927-2009)男,江苏常熟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名师工作室导师、专家委员会委员。 17岁从师学医,上海中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副理事长兼内科分会主任等职。曾获部级科技

李今庸(老中医)

李今庸(老中医)

他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在内伤杂病的补泻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泻重痰瘀,补主脾肾。在学术上,认为“中医药学应以东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现代化。”重视学科和教材建设,在治学上锲而不舍。 李今庸,男,1925年9月生,湖北枣阳市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

林修灏(老中医)

林修灏,男,1908年生于福建马尾港,少时就学海军制造艺术学校,1933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物科(P.C.N.)1927年留学现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理科。1928年转学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巴斯德大学药学院。1936年回国于上海医学院医药专科任教。 回到上海後,入国立上海医学院历任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郭生白生化汤配方

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是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郭老博采众家之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