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敬唐,字承尧,生于1908年,汉族,山西省沁县故县镇乡莺儿沟村人。主任医师。自幼勤奋读书,除学习研读医学经典著作外,其他书籍均喜读阅,遣方用药时,多注意脏腑机能的调整,特别注意对脾胃的调理。
临证50余载,对中医药学的钻研不断向深处发展、对于内、外、妇、儿各科。向深处造就,尤以对妇科为佳。他认为女子较男性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妇女诸病的产生,多与气血失调、脏腑机能失常及冲任二脉受损有关,辨证当以肾、肝、脾三脏理论,结合五辨治疗。
杜敬唐,字承尧,生于1908年,汉族,山西省沁县故县镇乡莺儿沟村人。主任医师。自幼勤奋读书,除学习研读医学经典著作外,其他书籍均喜读阅,遣方用药时,多注意脏腑机能的调整,特别注意对脾胃的调理。
临证50余载,对中医药学的钻研不断向深处发展、对于内、外、妇、儿各科。向深处造就,尤以对妇科为佳。他认为女子较男性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妇女诸病的产生,多与气血失调、脏腑机能失常及冲任二脉受损有关,辨证当以肾、肝、脾三脏理论,结合五辨治疗。
张继东,男,(194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中医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杰出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庞赞襄(1921~2005)男,汉族,河北省巨鹿县人,河北省医院主任医师。善于撷取内、外科之长,以补眼科之不足,把整体观念和分证论治灵活地运用于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同时为补中医眼科检查方法的不足,积极学习西医的现代检查方法。用西医的检查明确诊断后,再以中医的辩证施治,因而提高了眼病的正确诊断率和治愈
王芳林,男,1911年生,河南新郑人,出身中医世家,现为中医主任医师。1926年随父习医,1930年起开始从事中医痔瘘专科工作至今,先后在洛阳、西安等地开业。 1952年于西安市中医进修班结业后,先后任西安益民联合诊所所长、西安市中医医院痔瘘科主任、西安市中医师工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理事、中
陈君,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中医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市大兴区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基层老中医指导教师,首届北京大兴卫生首席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王和鸣,1965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创会名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顾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