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学明,男,1919年生于云南省大理石城郊上鸡邑村的一个农村家庭。白族,1937年考入国防医学院5年制的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在医院工作从事诊疗工作。曾两次学习祖国医学,从此决心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擅长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吸取中西医之长,不断钻研探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上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临床及工作经验,并在军内外学术会议上广为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多年来先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刊物发表有50篇以上论文、受到同道们的好评。
那学明,男,1919年生于云南省大理石城郊上鸡邑村的一个农村家庭。白族,1937年考入国防医学院5年制的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在医院工作从事诊疗工作。曾两次学习祖国医学,从此决心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擅长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吸取中西医之长,不断钻研探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上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临床及工作经验,并在军内外学术会议上广为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多年来先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刊物发表有50篇以上论文、受到同道们的好评。
吴生昌,男,1932年出生,1947年始于药房任学徒,1957年入西安卫生学校医士班学习两年。1961~1964年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曾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内科医师、主治医师、科副主任,1982年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现为副主任医师。现担任群众团体职务有:中华中医学会陕西分会、理事、常
华二陀,男,1917年生,1941年开业行医,曾从师于白长刁培璋,问业于上海名医秦伯未。平素临床能得心应手,实得力于医圣张仲景之《伤寒》、《金匮》及《神农本草》也。对诸先辈贤哲之言经验最为服膺。拳拳勿失,为我临床诊治之南针,济生之龟鉴。主治内科风痨臌膈(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略具有心得),
何浚治同志出生于蒙古族骨医世家,是何氏骨科第六代传人。据2001年《巴蜀史志》第五期,由省长张中伟专此题词介绍何氏骨科,编者按这样写到:“西部广袤而美丽,本部厚重而悠远,展阅西部历史,父子同科,兄弟同榜之举历历可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如果说苏轼三父子描绘出了历史上西部的灿烂,展示了一个父
党铎,男,1937年12月11日出生,汉族,辽宁本溪人,现住包头医学院三栋楼24号;邮政编码:014030。中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现任内蒙古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华北地区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包头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包头医学院第二属医院院长。获包头市著名老中医之称
吕光荣,男,1943年2月6日生于云南省昭通市郊都鲁寨。1962年考入云南中医学院。1968年毕业留校任教。1970年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977年秋回云南中医学院。创办《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并任主编。翌年任教务处副处长,承担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气功学、老年医学的教学工作;全面阅读古医籍文献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