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民,男,1935年生,汉族,江苏武进人。《中医教育》杂志主编,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9年至今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医古文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务。
从个1961年开始,先后担任历届本科生、进修班、师资班、研究生班医古文课程的主讲工作,并率先提出在医古文教学中,开设中医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专题讲座。在教学中,主张“以文为主,医文结合”、“文是基础医是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他一贯的教学思想。
刘振民,男,1935年生,汉族,江苏武进人。《中医教育》杂志主编,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9年至今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医古文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务。
从个1961年开始,先后担任历届本科生、进修班、师资班、研究生班医古文课程的主讲工作,并率先提出在医古文教学中,开设中医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专题讲座。在教学中,主张“以文为主,医文结合”、“文是基础医是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他一贯的教学思想。
萧熙,男,1926年生,汉族,福建省建瓯县人,中医内科教授,中共党员。出身中医世家,随父学习中医,业成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建国后曾多次参加省、地各级中医专业进修。1958年福建中医学院建院浅析,奉调担任中医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数10年来承担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一中医内科为主,有关临床研究
杜怀棠,男,1935年12月4日生于北京。汉族。中医内科教授。1957年9月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63年8月毕业留校,一直在附属东直门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内科主任,现任东直门医院院长,兼任江西省星子县中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浚县中医院顾问。
陈厚珩,男,(1910-),上海人。1929-1931年北平中法大学伏尔德学院学习,1932年――1936年电报局助理洋总管,1936-1937年燕京大学化学系秘书,兼为爱德加・斯诺做书面翻译工作,1938-1947年华北电信电话公司电气通信学院英语教师,1947-1950年北平协和医学医院医学信息
胡天雄,男,汉族,1921年生,湖南省双峰人。湖南中医学院教授。早年随父在农村行医,并学习中医内、外科。1964年湖南中医学院,初在附属第一医院内科、肿瘤科医师,后调内经教研室任教,1982年负责主编《湖南中医学院学报》至1988年退休。 临床强调八纲应万病,万病不离八纲的辨证原则。认为时无分古今
朱曾柏,男,1932年生,湖北省监利县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1954年在河北省中医进修学院进修学习。结业时各科成绩名列前茅留校任教至今。选后担任过门诊医师,第二门诊一医师兼负责人,讲授中医内科学和中医药学等课程。 “文革”时期,长期、主动参加巡回队,为人民防病治病,积累了大量而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