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民,男,1935年生,汉族,江苏武进人。《中医教育》杂志主编,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9年至今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医古文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务。
从个1961年开始,先后担任历届本科生、进修班、师资班、研究生班医古文课程的主讲工作,并率先提出在医古文教学中,开设中医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专题讲座。在教学中,主张“以文为主,医文结合”、“文是基础医是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他一贯的教学思想。
刘振民,男,1935年生,汉族,江苏武进人。《中医教育》杂志主编,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9年至今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医古文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务。
从个1961年开始,先后担任历届本科生、进修班、师资班、研究生班医古文课程的主讲工作,并率先提出在医古文教学中,开设中医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专题讲座。在教学中,主张“以文为主,医文结合”、“文是基础医是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他一贯的教学思想。
李培荫,男,汉族,1923年生,湖南邵东县人,湖南中医学院教授。1943年经旧邵阳县考试,取得中医师资格,参加中医师公会,在乡村、县镇开业行医近10年。1953年考入湖南中医进修学校,1955年毕业回邵东县人民医院,任中医科医师。1958年参加南京中医学院“全国中医教学研究班”,结业后1960年调湖
黄瑾明,教授,男,1937年生,广西贵港市人,壮族,196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曾任广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现任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和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
陈俊鸿,男,1922年3月生,福建莆田市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系原九三学社中医学院主委。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西学中高研班结业时,为发扬祖国医学成绩优良,获得中央卫生部奖状表扬。在1987年至1988年及1988年至1989年学年度中,先后
王鹏琴,1986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针灸系,1988年师从彭静山教授,一直从事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现就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彭静山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首先提出““彭氏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应用于中风病康复取得良好效
邓成珊,男,(1938-)内科教授,研究员。 196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同年10月分配到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工作,曾从师于全国著名老中医王文鼎及朱颜先生,深得真传,曾在研究生班研修,长期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硕士导师,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