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叔英,男,1923年生,汉族,江苏省无锡县人。现任南京医学院中医学教授,兼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还兼任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江苏省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专攻中医小儿科学,尤其对脾阴虚证作了理论上和实验室方面的探索。平常对“人之一身,生死系乎脾胃”这一主张,十分赞同。但脾之虚证,不仅有气虚、阳虚,亦有阴虚。故曾在1987年北京全国第一次内经、诊断专题学术会议上,做了”脾阴虚证的诊断“的大会发言,意在完善中医的脏腑学说。
贝叔英,男,1923年生,汉族,江苏省无锡县人。现任南京医学院中医学教授,兼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还兼任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江苏省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专攻中医小儿科学,尤其对脾阴虚证作了理论上和实验室方面的探索。平常对“人之一身,生死系乎脾胃”这一主张,十分赞同。但脾之虚证,不仅有气虚、阳虚,亦有阴虚。故曾在1987年北京全国第一次内经、诊断专题学术会议上,做了”脾阴虚证的诊断“的大会发言,意在完善中医的脏腑学说。
韩增,男,(1938―)榆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肝胆病研究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内科理事会理事,榆林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榆林市中医院原副院长。 196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长期从事于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精通中医理论和经典着作,擅长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在
高利,主任医师,擅治疾病:脑梗死,脑出血,多发中、重度脑血管狭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 专业特长: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寻找每位患者未知的发病原因,综合治疗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使患者都能得到较好恢复。用中西医结合思路对脑血管病患者检测出各类胃肠道疾病;成功治疗了一批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干梗死出现闭锁综合
田溆霄,女,(1936―)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亲受秦伯未、任应秋、朱颜、耿鉴庭、刘渡舟
李超,男,1929年生,汉族,主任医师。山东省肥城县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1944年从事卫生工作,1947年毕业于军队医校,历任医士、医师、主治医生、卫生所长、保健股长等。现任解放军一五一医院中医主任医师。 以医为业必作良医,良医首要条件是具备完善的医德、医风。纵观历代大医都极为重视医德,且大力倡
杨牧祥,男,(1940―)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治学态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近十几年来,致力于中医病证的微观化研究,主持《肺气虚血瘀证实验与临床研究》、《脂调康胶囊治疗高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