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钧,男,1923年生,壮族,广西忻城县城关镇中和街人,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热爱学习祖国传统医药学。1941年于广西省立桂林区医药研究所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迄今49年。
在工作中努力钻研祖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涉猎有关医药信息资料;学习吸取壮医药知识;以及参加调查了解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情况,采集药物标本,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整理,运用于工作实际,不断地总结经验。
王鉴钧,男,1923年生,壮族,广西忻城县城关镇中和街人,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热爱学习祖国传统医药学。1941年于广西省立桂林区医药研究所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迄今49年。
在工作中努力钻研祖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涉猎有关医药信息资料;学习吸取壮医药知识;以及参加调查了解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情况,采集药物标本,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整理,运用于工作实际,不断地总结经验。
刘士杰,男,1953年2月25日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神堂乡大刘家。自12岁随业医的舅父,颂读中医书籍,如《濒湖脉学》,《伤寒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万病回春》等。1969年16岁,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同时参加了乡村医生学习班,次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医院进修4个月。1972年应征入伍后
郝怀仁,男,1935年生,吉林永吉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长期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曾任四川省卫生厅科教处副处长、处长,中医处副处长、处长。现任四川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顾问等职务。 30余年来,长期从事专业管理工作,尤其是对科研、中医等管理工作较为熟
他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在内伤杂病的补泻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泻重痰瘀,补主脾肾。在学术上,认为“中医药学应以东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现代化。”重视学科和教材建设,在治学上锲而不舍。 李今庸,男,1925年9月生,湖北枣阳市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
姚寓晨,男,江苏省南通市人。1920年生,1942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原从事中医内妇科工作,通过多年临床,潜心于妇科疾病的研究,病在妇科喜仰之老师的知道下以妇科疾病作为诊疗的主要专业,病着重以脏腑和奇经学说为基础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对某些疑难病症,探幽索微,论治先后天不忘心肺,探求内外因不忘痰瘀
孔庆洪,男,江苏灌云县人。1937年出生于世代中医家庭。1956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自愿支援边疆,分配至内蒙古工作。1962~1964年在自治区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同时在自治区中医研究所举办中医函授教育,编写《中医函授讲义》。1964年调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任内科教师,先后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