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慈,男,1927年11月6日生,回族,上海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室主任。195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从事骨伤神经科工作。以临床神经电生理(如肌电图,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及心电图等)验证中医手法、气功及中药等各型颈椎病、腰椎病、脊柱与内脏相关理论等的研究。于1987年10月10日为美国国家电子医学情报研究所接受为会员。1987年英国剑桥出版之“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第7卷第890页及“有成就之男士”第12版列有简历。
王以慈,男,1927年11月6日生,回族,上海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室主任。195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从事骨伤神经科工作。以临床神经电生理(如肌电图,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及心电图等)验证中医手法、气功及中药等各型颈椎病、腰椎病、脊柱与内脏相关理论等的研究。于1987年10月10日为美国国家电子医学情报研究所接受为会员。1987年英国剑桥出版之“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第7卷第890页及“有成就之男士”第12版列有简历。
刁本恕,男,(1942―)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从事中医专业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精通中医经典,在中医学术领域有诸多独到的见解。治学主张宗仲景勤求博采、法众家学术之长;临证主张求实效、宏中医治法优势,创新法、解现代医学疑难;科研
他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内科病的学术思想,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策略。他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人才,研制了通脉养心丸、粘脂饮、新生脉散片等新药。 阮士怡,男,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中共
彭江云,女,1961年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重点中医专科风湿病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中医痹病学基地负责人、国家药物
林艳芳,女,(1958―)云南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傣族医院)主任医师、傣(中)医专家。1980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从事傣(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酷爱祖国医学,在下乡担任乡医期间,接触并广泛学习了傣族医药,并将所学方药与中医药相结合诊治疾病。1990年至199
金润泉,男,(1935―)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吉林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风、癫痫、郁证、眩晕、头痛、失眠等病症。中风急性期,常用安宫牛黄丸、石菖蒲、郁金;腑气不通用通腑化痰之剂。恢复期内服益脑复健丸。血管性头痛,常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