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益,男,(1935),教授,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1980年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教室主任、 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筹) 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的专家组成员。
杨维益,男,(1935),教授,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1980年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教室主任、 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筹) 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的专家组成员。
他擅长用“飞针术”和“刺营术”治疗临床疑难病症,疗效甚佳。他将艾灸用于治热证,发表了“热证可灸论”,一反千百年热证忌灸说。他致力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工作,先后提出了“热证可灸”、“动穴与静穴”的理论。 魏稼,男,1933年7月生,江西都昌人,中共党员,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1952年师从
中国皮外科专家朱仁康 1908―2000),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
李超荆(l926~)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教授、中西医结合专家,1949年毕业干福建医学院、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40余年,专长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与生殖免疫,曾根据中医脏腑学说的女子生殖生命周期论述,提
他擅长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温热病及疑难杂症,提出糖尿病“阴虚燥热、燥热伤津、阴损及阳、阴阳俱损,热瘀互结贯穿始终”的病机学说;他提出了“寒温统一”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纲领,并创制“散寒解热口服液”治疗外感高热;主张“中风从痰、瘀论治”,认为痰瘀阻塞脑窍是急性中风的关键病机,并研制“逐瘀化痰口服液”。
金妙文,女,(1937―)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员、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副主任,全国热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厥脱证协作组分题组长,江苏省厥脱证协作组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急症研究会副主任,江苏省流行性邮血热指导组成员。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