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天裕,男,(1917―)山西省万荣县人。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医学院,留校任外科助教,1946年任南京陆海空军总医院住院及总住院医师,1949 年医院迁台,留在大陆,先后任天津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提出在骨折治疗上存在着四对矛盾:即“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人与物”这是中西医争论的焦点。
尚天裕,男,(1917―)山西省万荣县人。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医学院,留校任外科助教,1946年任南京陆海空军总医院住院及总住院医师,1949 年医院迁台,留在大陆,先后任天津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提出在骨折治疗上存在着四对矛盾:即“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人与物”这是中西医争论的焦点。
郑惠伯(1913~2003),男,四川省奉节县人。少时从师郑钦安习医,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医文并茂。郑在民国时考取中医师资格,1932年正式悬壶夔门,同时参加奉节县慈善机构“济贫药局”义诊3年余。1952年创建奉节县城关联合诊所,任所长。后又调奉节县人民医院工作。1956年调万县地
他童年起师承其父裴慎先生学习中医。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他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被全国中西医界所关注,曾被授予全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称号,他精于临床,在治疗肝病、胃肠病、结缔组织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裴正学,男,1938年2月生,甘肃武山人,童年起师承其父裴慎先生(甘肃省已故现
张国营,男,汉族,1940年12月29日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宗店乡汤庄行政村张广地村民组。1963年毕业于洛阳医学院,现为河南省杞县宗店乡张广地卫生所主任医师。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他与爱人何青兰整理收集的秘方载入《百病自治方》及《奇方医话》两书。他是《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及《国际研究中
李淑良(1938-),男,1938年生于北京,1957年考入学(原北京中医学院)。1963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500名老中医师带徒二、三、四批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着名中医专家
吴生昌,男,1932年出生,1947年始于药房任学徒,1957年入西安卫生学校医士班学习两年。1961~1964年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曾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内科医师、主治医师、科副主任,1982年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现为副主任医师。现担任群众团体职务有:中华中医学会陕西分会、理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