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林(1942-),四川省汉源县人,汉族。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科研至今,现任职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生药学会会员,以及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杂志、国外医药-植物药分
胡世林(1942-),四川省汉源县人,汉族。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科研至今,现任职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生药学会会员,以及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杂志、国外医药-植物药分
孟如,女,1937年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毕业生,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云南名中医。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主编,新世纪高等院校中医药规划教材《金匮要略》主审。 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被列入“十一五”国家
高奎滨,男,(1923―)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药学专家。1944年毕业于长春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中医药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药补益药。补益药的运用是独特的,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历史久远,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从《山海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到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收载了相当数量的有
他形成治疗血证新理念;传承岭南中医药特色,研制11种血液病专科制剂,“紫地宁血散”是全国中医院急症室必备中成药。他参与创建广东省中医系统首家血液病专科,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是全国中医血证现代研究带头人之一。 丘和明,男,1936年4月生,广东梅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
杨维益,男,(1935),教授,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1980年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教室主任、 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筹) 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
王国才,男,(1942一)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推拿学专家。1961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推拿学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推拿手法力学信息研究”课题,开始对手法展开了系统的量化研究。自1982年至今,先后研制成“TDL -I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