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林(1942-),四川省汉源县人,汉族。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科研至今,现任职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生药学会会员,以及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杂志、国外医药-植物药分
胡世林(1942-),四川省汉源县人,汉族。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科研至今,现任职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生药学会会员,以及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杂志、国外医药-植物药分
杨礼淑,女,(1941―)四川省骨科医院中医骨伤科专家。1965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1961年以来跟随著名的骨伤科专家成都体育学院第一任院长郑怀贤教授学习,精心钻研,精勤不倦,尽得师传。从医四十多年来,专攻中医骨伤,包容现代医学,全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医骨伤,认为在中医骨伤科的治疗中
富杭育,女,1934年生,浙江文成人,汉族。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60年至197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从事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和研究,现任药理一室主任、所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草药抗呼吸道、肠道、腺病毒等病毒的有效方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和方
侯士良,男,(1939一)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中药学专家。曾任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副主任,中药教研室主任。曾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理事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副会长,食疗与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原医刊》
董克礼,男,(1949―)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教授、博导、中医内科专家。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理事,省糖尿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省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急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幼跟随父亲
他善于运用仲景理法方药,擅小柴胡汤加减变化,创“人体失和,百病由生”之说,主张“八法之中,以和为主”。长于疑难杂病的诊治,尤精于糖尿病、胆囊炎、哮喘等病,编撰专著《金匮要略心法要旨》,逐条诠释张仲景原著。 高上林,男,1928年5月生,山西原平人,本科学历,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