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弼臣,男,(1925―),江苏扬州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会科教文卫体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研究室主任,江苏扬州中医医院及鉴真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学编委,中医儿科临床专家。
刘弼臣,男,(1925―),江苏扬州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会科教文卫体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研究室主任,江苏扬州中医医院及鉴真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学编委,中医儿科临床专家。
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余年,擅长内科,善用经方,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对内伤杂病及外感热病穷源究委,敢于创新,疗效卓著;他一生兢兢业业,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志明,男,1927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首届首都国医名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吴伯平,男,(1935―),上海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系, 毕业后至今三十余年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情报等工作。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
栗锦迁,男,(194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生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1962年毕业干河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专长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遵照《内经》关于心为“阳中之阳”、“心主血脉’、“丰神志”的论述,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机认识为本虚标实。本虚,是以心气虚,心阳虚,
宋祚民,男,(19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生、中医儿科专家。1944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拜京华四大名家孔伯华为师,苦妍医籍,学有所得。1944-1946年在孔伯华医寓佐诊,1946年通过考试院特种中医考试,考取中医师资格,1950年创办德胜门联合诊所,1958年调到北京市积水潭
许鑫梅,女,(194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授、中医内科专家。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分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新中医》杂志常务编委,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至今。 1964年